首页

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碳减排不可过度依赖财政补贴

发布日期:2022-09-2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年作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元年,各地政府与企业势必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为提升碳减排效率,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

而为落实这一行动,各级政府与金融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补贴政策,如2021年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算为375.8529亿元,同比增长234%;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也达到33.84亿元。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对投资于绿色债券的投资者提供利率补贴或免税额度。

利好的金融支持无疑将刺激社会资本加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但笔者提醒,企业的发展不可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而应当借力政府支持,着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首先,市场化竞争的核心依然是需求与供应,消费者的选择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将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经济学理论中,需求决定短期价格,供应决定长期价格。即便政府的补贴在企业发展与转型初期可为其提供现金流方面的帮助,但技术实力仍然是决定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根据2019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企业共申报补贴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236881辆,但审核通关的汽车数量为207409辆,通过率为87.6%。如果企业无法将政府补贴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可能将导致供应量与企业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从而对行业可持续运转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企业获取补贴后所披露的相关信息,会对政府发放的持续性补贴产生影响。

当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相关信息披露。目前美国与香港等成熟资本市场已在ESG的强制披露方面有完整的体系,虽然我国目前尚未要求公司强制披露ESG相关信息,但从目前注册制发展趋势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借鉴意义来看,未来我国的ESG信息披露制度会趋于成熟。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已提出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这意味着未来上市公司所披露的ESG相关信息或将与政府的补贴发放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若无法在得到政府补贴后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那么政府将会减少甚至取消对企业的补贴发放。

 

最后,企业应以政府资金为抓手,筹划未来发展格局。政府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资金有引导性,政府资金的跟投效应会让企业发展的同时得到更丰厚的社会资本投入,进而得以拓展市场占有率。

总之,在“碳中和”背景下,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只应作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辅助因素,决定性因素依然在于提升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能力与商业适应能力。只有将企业的内在能力提升与政府支持有效结合,才会为“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赵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刊于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

上一条:潘家华:中国实现碳中和,需步步为营,绝不是一步到位 下一条:中国西部的太阳能有多厉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