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联盟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浙大区域中心|杨开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中国道路

发布日期:2022-09-15    作者:     来源:     点击:

导语: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就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表了演讲。这里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中国道路”为题刊出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人与自然协作、共栖、互利和谐共生为目标的。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就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谈两方面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问题,为什么中国会在人均GDP很低的情况下便实质上开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

早在1951195219551956年,中国就分别开启爱国卫生运动、根治大江大河水患、绿化祖国和自然保护区工作,并取得“送瘟神”式的巨大成绩。1973年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83年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995年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入21世纪,中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一步一个台阶。2003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确立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目标,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上面简要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伊始即在实质上开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大家知道,即使到1960年初中国人均GDP也不过89美元。为什么中国会在人均GDP很低情况下便开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我个人以为,这除了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汲取外,关键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国现代化实际的创造性结合。

一是挑战和应战。由于人多地少、地理环境复杂、战争创伤以及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和中国使用细菌武器,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遭遇了生态环境对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即开始意识到西方和前苏联传统现代化道路的局限。作为应战,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自然逐步兴起和发展。

二是取之以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yì)不射宿。”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种传统根植中国文化基因,自然会影响中国现代化思想和行动。

三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说,“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自然会在中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个问题,为谁现代化、现代化什么、如何进行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不以自然为中心、也不以资本为中心,而以人民为中心。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体系。面对地球生态危机,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生态文明解决方案,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渗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体系。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体系。

三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走出这条路关键在,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节约资源放在资源开发利用的首位,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首位,把自然力放在生态系统修复的首位;二要坚持全面创新、创新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要坚持人与自然的空间均衡,建设主体功能区,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格局;四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践行多边主义,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五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障碍,形成基于自然、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各位专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不同于传统的西方现代化,也不同于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现代化,她因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而对世界现代化进程有着巨大的、空前的直接影响;她因源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而更契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她因人类面临共同的地球生态危机而为全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新方案。

谢谢大家!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条:浙工大环发中心|中国社科院与碳院联合调研长兴县能源科技企业 下一条: 中国两山研究院|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首席专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