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团队 >> 研究人员 >> 生态文化 >> 正文

魏玲玲副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1-07-06    作者:     来源:     点击:



魏玲玲,女,1985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碳中和学院副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团委书记,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监事会监事长、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农村工作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推选专家杭州市温州青联委员、杭州市临安区青年联合会四届委员会委员浙江农林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主要从事生态文化、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一、学习经历

2016.9-至今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博士研究生;

2010.9-2013.6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

2003.9-2007.6 浙江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 英语,本科

二、工作经历

2021.5-至今 浙江农林大学团委书记,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碳中和研究员副研究员(2022年12月);

2017.7-2021.5 浙江农林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

2014.6-2017.7 浙江农林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管;

2011.6-2014.6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员,助理研究员(高等教育管理,2012年);

2007.7-2011.6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辅导员,助教(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

三、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湖州市为例(16@ZH005)”子课题“生态文化研究”,2016.4-2020.1;

主持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主持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2022.9-2023.7

主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筹经费项目“杭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D14KS03)”,2014.7-2015.10

主持2016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经费自筹课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地名文化保护研究——以浙江省为例(ZMZC201665)”,2016.7-2017.3

主持2016年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生态创业文化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zw2016086)”,2016.8-2019.1

主持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高校学科组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Y201636843)”,2016.12-2018.6;

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KT2021091)”,2021.4-2023.7

主持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委托横向课题:林科大学生“强林有我”行动倡议视频策划和双创成果展示,HW20220070,2022.8.15-2022.12.31;

主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桐庐县委员会委托横向课题“促进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的现实路径研究——以桐庐为研究对象”,2022.11.25-2023.1

主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市委员会委托横向课题“促进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的现实路径研究”,2022.11.25-2023.1

主持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实践研究”,2022.6-2023.2;

主持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本科高校美育共同体实现机制与路径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2022-12—至今

参与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委托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淳安的实践创新研究,HW20220071,2022.7.25-2023.7.26;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子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2022.4-2024.4;

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经验”,2012.06-2014.12

参与2017年中国林科院与浙江省省院合作项目“浙江省森林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2017SY12)”,2016.12-2018.12

参与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个一”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G20180177)”,2018.10-2020.10

参与 2011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杭州经验(B11KS05)”,2011.09至2012.07

参与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及实践”;

参与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学科生态系统下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构建研究”,2018.09至今;

参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科研项目“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ZW2018026)”,2018.08-2019.12

参与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课题重点项目“基于高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科—专业—支部”一体化建设组织模式研究”,2020-05至今

参与2022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2022-09至,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交叉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研究,编号:2022-022,经费自筹

四、成果获奖

(一)教学科研获奖

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4.0的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15,2023年7月;

基于科技特派员的农林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4/10,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模式,第十一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一等奖,5/15,2020年10月19日;

“奋进百年 绿染华夏”林草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第十一届梁希科普奖科普活动类奖,3/9,2023年3月8日;

青春向党 强林有我林草大学生科创成果展示团队,列入2022年度科普工作团队表扬名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5/9,2023年1月18日;

产学融合背景下沉浸式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获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提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6,2023年3月20日;

农林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题链式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5/10,第三届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育人功能,培养农科类专硕创新性实践能力,4/10,2020年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供需视角下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3/7,2020年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学科治理能力提升的地方高校学位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10,2021年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代表性论文及批示情况

“红绿主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编入浙江林学院2007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选编《“红绿”文化育嘉木》,吉林人民出版社(1/1);

设计类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第12期,总第294期下(1/2);  

试论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第29卷,总第104期(1/2);

现代大学生生态创业素质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年第4期(1/1);

促进杭州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杭州研究,2015年第3期(1/2);

《杭州城市国际化背景下“绿色社区”建设的政策与法律保障研究》,杭州蓝皮书,2017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3/3)

完善“三助”管理体系,助推研究生综合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17年第4期(1/2);

高校提升学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探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2);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创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7期 (1/2);

《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环境保护,2018年第24期(4/4);

《基于人林共生时间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生态学报,2019年第2期(4/5);

创业教育时空思维方式及培养,教育评论,2019年第4期,(1/2);

构建高校党建引领学科建设的学科生态,智库时代,2020年1月17日,2020年第1期,(2/2)

深耕绿水青山 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中国林业教育,中国林业教育,2020年第1期,第38卷第1期,(4/4);

以信息化助力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中国城乡金融报, 2020-04-22,第B03版(1/1);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把好三个度.中国环境报,2020-05-06,第3版(1/1);

从乡村振兴视角谈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农业学报,2020,32(07). CSCD-C,(1/4)

徐达,鲍铭铭,陈希帆,魏玲玲.“两山”理念视域下“文旅融合  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湖州为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04).(4/4通讯作者);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协同创新的内涵、目标及途径.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8):233.(2/3);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2,39(01).(3/3)

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01).(6/6)

“建林模式”为启示建设未来乡村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入选嘉兴社科成果要报[2022]年第3期,得到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肯定性批示(3/3)

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生态启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2/2)

生物炭农田应用的固碳减排研究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7)(3/9)

县域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的供求关系分析.环境保护,2022,50(18)(5/5)

拐卖犯罪与“后拐卖”研究的关系地理学探新.热带地理,2022,42(09)(3/3通讯作者);

《浙江农林大学——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浙农林模式”》被中国科协采用,2022年9月;

我省竹产业发展的问题症结及对策建议,浙江社科要报第153期,2/4,2022年11月16日;

加强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入选智库专报,2022年12月28日,第170期,(4/4),获得省领导批示

地方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1/3,2022,7(04): 8-14+81

关于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迭代升级的对策建议,被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主办的《绿色发展内参》第11期编发,呈送省政府领导,获得肯定性批示。 

办公地点: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7

电子信箱:wll@zafu.edu.cn

上一条:王军副教授 下一条:张帅副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