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上午,由浙江省社科联与浙江农林大学共同主办的“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高端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浙江省人大农业农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峰、嘉兴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卢新波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孔凡斌教授等作主旨报告,就共同富裕的理论与政策、我省共同富裕的难点与短板等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观点摘要如下:
魏后凯研究员以《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魏后凯教授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共同富裕的核心是缩小三大差距,其重难点均在农村,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重视固底板、补短板和破瓶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足技术装备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面源污染、农民素质等短板,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瓶颈,并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此外,魏后凯教授还引出和美乡村的概念,从和美乡村的内涵出发,具体说明了和美乡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需要建设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和美新乡村。
靳乐山教授以《以生态补偿促进共同富裕》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靳乐山教授首先从生态补偿的原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生态补偿能推动共同富裕。靳乐山教授还通过实证研究与实地调研说明了生态补偿推动共同富裕这一事实。最后,靳乐山教授还提出了具体的生态补偿政策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创新退耕林地的管理经营模式,生态护林员对象选择标准要关注“边缘户”,制定补偿标准的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基层政府,并向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贫困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李实教授以《激发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收入》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李实教授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与差距;二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民仍是低收入人群;三是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四是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制度创新。李实教授还具体说明了现阶段应采取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未来十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别;给农民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消除户籍制度及其它就业歧视制度,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取消教育机会歧视制度,实现择学自由;瞄准农村的相对贫困人口,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助力农民收入提高。
邵峰副主任委员以《创新合作经济 建设共富社会》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邵峰首先从共同富裕需要合作经济,指出共同富裕必须改善初次分配。其次,邵峰从分析传统合作经济的尴尬出发,提出合作经济需要创新发展,并具体说明了合作经济应从组织方式、发展方式、持股方式、投资方式、运管方式进行创新。在组织方式创新方面,构建农合联组织体系;在发展方式创新方面,发展主体(点型)、链条(链型)、平台(群型)合作经济;在持股方式创新方面,推进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合作化,推进产业农合链条合作化,推进乡村产业创业平台合作化;在投资方式创新方面,需创新合作经济投资机制;在运管方式创新方面,推动数字农联合朝着智慧化、一体化、共享化发展。
卢新波教授以《论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推进》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卢新波教授首先具体分析了有关文件关于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表述,指出二十大报告中未提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当前对于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清醒认识。此外,卢新波教授还以是否真正达到相应的发展程度为标准,以每一阶段最重要的特点为依据,把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分为追赶阶段、超越阶段、领先阶段。卢新波教授以追赶阶段为例,重点说明了追赶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全力保证较高的经济增长,逐步提高对城市和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水平,并把教育列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
孔凡斌教授以《浙江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孔凡斌教授首先说明了该研究的背景,并从该研究的意义出发说明其对于中国探索建立山区生态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机制有重大意义。该研究以浙江山区26县2001-2020年统计数据,检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确影响的路径机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启示,森林生态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对于缩小26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且对于跨越发展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更大,需要优化财政支出规模的配置,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高端论坛由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承办,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浙江省共同富裕智库联盟共同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