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胡文浩博士应邀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并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4-10-3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专任教师、开化县林业局挂职副局长胡文浩博士应邀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并作学术报告。大会主题为“生态科学新使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590余家单位的2000余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2B980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分会场报告环节,胡文浩博士代表开化县林业局做了题为《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历史植被遗存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初探》的专题报告,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近年来开化县古树名木保护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2F2D5

在报告中,胡文浩博士指出,历史植被遗存景观(Historical vegetation heritage landscape,HVHL)来源于广泛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禀赋耦合,是典型的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长历史周期的景观斑块。历史植被遗存景观在国家公园中存在广泛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决定其具有明显的地理地标、景观地标、生态地标和文化地标等四大地标特征。报告指出,开化县历史植被遗存景观自两宋时期(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至民国时期(民国23年,公元1924年),时间跨度约920年,总体以明清时期为主。特别是18-19世纪数量集中爆发,大规模拓展了数量和范围。历史植被遗存景观在前期主要以原有植被遗存为主,体现了人类在国家公园活动的拓殖性;后期则出现了较高比例的外来植物,体现了移民涌入带来的外来植物和基因流变化,特别是人工建植的历史植被遗存景观中“死生定去留”模式逐渐成为开化古村落形成和建设的关键性指标。胡文浩博士还报告了关于相关景观长期留存的山川形胜和大型历史植被遗存对于相关景观形成的时空驱动机制,以及相关景观斑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生态价值。

19FAC

胡文浩博士还报告了县林业局近年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创优林业机制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的主要成效。一是开展调查建档,完善古树信息。二是明确属地管理,落实林长责任。根据《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由古树名木属地管理单位或所有人为养护人,对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负总责,牵头组织“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的制定、论证和实施。三是积极推广组织认养,形成社会合力。


上一条:生态文明研究院张蕊副教授参加遗产与景观保护大会并做报告 下一条:徐彩瑶副教授带领团队应邀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并作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