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研究员受邀在绿色发展大讲堂作专题讲座,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讲座由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长三角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由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凯主持。

黄承梁研究员在讲座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路径及历史贡献,深入剖析其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黄承梁研究员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景式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全貌,构建了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并提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路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后,黄承梁研究员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然历史形成脉络,并结合多个重要历史节点加以解读:河北正定时期,习近平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福建时期,习近平在宁德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福州首次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浙江时期,这一思想得到深化和完善,诞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并通过“八八战略”“生态省”战略、“千万工程”等系统性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浙江经验;十八大前后,习近平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理念推向全球,倡导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黄承梁研究员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任务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黄承梁研究员进一步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提升了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理论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化,推动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生态文明思想的交融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完善,促进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最后,黄承梁研究员总结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表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探索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共同财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中国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进程提供更为坚实的中国方案。
此次讲座为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借鉴,不仅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也拓宽了研究院在绿色发展、政策咨询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视野。讲座内容契合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研究院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本次学术交流有助于提升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