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联合主办的“PACE 2025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
会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等前沿议题,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十五五”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学理支撑与政策建议,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会长徐袁、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包括环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中国环境专家徐袁教授、复旦大学陈诗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楚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程宝栋教授、PACE创会会长王华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Aart de Zeeuw教授等在内的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回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的深远影响,肯定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会议认为,浙江农林大学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在相关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希望与会专家聚焦“两山”理念研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实践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绿色发展模式。

研讨会上,沈满洪教授以《“两山”理念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为题,深刻阐述了“两山”理论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意义;陈诗一教授分享了《中国光伏扶贫政策设计与实践》的探索经验,聚焦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路径;魏楚教授提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观点,从理论高度解读当前经济转型趋势中的绿色内涵。

研讨会还围绕国际视野与生态焦点、林业与绿色发展等主题进行研讨。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的Jie He教授以《The economic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role of governance: a meta analysis》为题,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动态关系;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科学院的Dan Guttman带来《各国在应对气候影响中可相互借鉴的经验》的深度分享,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合作启示;北京林业大学程宝栋教授发表了《“绿水青山”底色与“金山银山”成色何以兼得?——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强调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方向;香港中文大学徐袁教授以《Unlocking Opportunities of Climate Change》为题,深入分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转型机遇与政策应对策略。

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多位国际学者,围绕气候变化经济学、综合评估模型与能源系统转型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倪金兰教授带来了题为《Is There a Synergy between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O Emissions Reduction?》的报告,探讨了空气质量改善与二氧化碳减排之间的协同机制,强调双重效益在政策制定中的现实价值;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蔡拥阳教授就《Modeling Uncertainty i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进行了精彩分享,聚焦不确定性建模对气候政策评估的关键意义;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Andreas Löschel教授以《Energy Systems of the Future - What is Needed for Climate-Neutral Energy Systems》为题,系统阐述实现气候中和所需的能源系统转型路径;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Inge van den Bijgaart教授则聚焦《Economic Exposure and Climate Policy Support》,从社会脆弱性出发,剖析民众对气候政策支持的经济基础与影响机制。四位学者的研究视角多元、方法先进,展示了全球学术界在绿色低碳发展议题上的深度探索。


关于气候经济风险、农业可持续性与能源转型的研究也引发广泛关注。荷兰蒂尔堡大学的Aart de Zeeuw教授以《Climate Tipping and Economic Growth》为题,深入探讨气候临界点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强调预警机制与适应性政策的重要性;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李传忠教授在《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or a Low-Carbon Future: The Role of Organic Farming and Crop Diversity in Europe》中,从欧洲实践出发,提出多样化农业与有机耕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香港理工大学严金月教授分享了《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Energy Transitions》,呼吁推动跨学科融合研究,以应对能源转型的复杂挑战。几位专家的报告从全球气候变迁的不同维度出发,体现了国际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PACE2025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期间,举行了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由PACE创会会长王华教授主持,汇聚了沈满洪教授、胡涛教授、倪金兰教授、程宝栋教授、钱志权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嘉宾围绕当前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政策协调难题、地方执行力不足、技术推广受限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论坛气氛热烈,观点交锋精彩,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优化、政策落地和国际经验借鉴提供了有益启示。

会上举行了“生态文明研究丛书”“浙江生态文明发展报告赠书仪式,展示了近年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沉淀,标志着“两山”理念学术体系不断走深走实,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绿色发展。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会议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等前沿议题,以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国际青年嘉年华、青年学者专场、研究生专场等形式累计举办学术报告50多场次。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次PACE2025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日益深化的学术探索与国际合作活力。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两山”理念从价值认同走向制度深化,从地方实践走向全球传播,进一步巩固了浙江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地位,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