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孔凡斌教授团队完成的学术论文《基于碳收支核算的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机制》在浙大一级期刊《林业科学》第10期发表,孔凡斌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徐彩瑶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农林经济管理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曹露丹为合作作者。该论文是孔凡斌教授主持的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践探索”(21YJRC2ZD)、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钱江源山水工程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供需权衡机制及碳中和规划管理优化”(Z22D010686)以及徐彩瑶博士主持的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资助项目“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钱塘江流域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项目的重要成果。
论文认为,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林业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作用,科学核算区域森林碳收支水平,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碳收支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据此探索森林碳补偿标准和对象及空间选择等生态补偿关键机制问题,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是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的迫切需要。据此,论文以IPCC清单法为基础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计算钱塘江流域县域单元的碳排放量,采用CASA模型计算钱塘江流域各县域单元的碳吸收量,并利用ARCGIS软件分区统计森林碳吸收量,分析森林碳吸收对总碳吸收的贡献,采用碳补偿模型计算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金额,模拟碳补偿对象及空间选择。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钱塘江流域碳排放强度两极分化明显,流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碳排放强度较低。与碳排放量相反,流域内经济发达区域碳吸收量较少。森林碳吸收量对域内总碳吸收量贡献最大,且吸收量呈总体上升趋势。流域内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化越快速的县域单元其森林碳补偿率越低,反之森林碳补偿率越高。论文指出,钱塘江流域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不匹配,碳供需错配问题比较严重,需要采取多元化森林碳补偿方法、明确森林碳补偿对象、健全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的协调机制和国家重要功能区森林保护建设制度等措施,率先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流域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全国建立生态系统碳补偿机制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