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治理研究所所长陈真亮教授就“始祖鸟烟花艺术项目”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

在海拔5500米的雪域高原,一场烟花表演近日引起广泛关注。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热龙地区实施烟花艺术项目《升龙》。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金色火焰沿着山脊奔涌,形成飞龙腾空的景象。
此前,品牌方在声明中表示,《升龙》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曾通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分与烟雾检测,并在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等级,噪音与光污染均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
并声称,因为在雪域高原地区创作,在生态保护层面,项目团队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免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这份看似完备的生态风险应对预案,实际效果却有待商榷。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治理研究所所长陈真亮指出,根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高海拔地区活动需加强生态风险防控。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知名企业更应怀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守生态底线,建立全链条生态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