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26日,“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级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我院李兰英教授应邀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对策”的专题授课。此次高研班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的80余名生态领域高层次人才参加培训。

李兰英教授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背景、逻辑、案例、困境及对策五方面展开讲解。结合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通过甘浙两省对比,指出生态价值转化对欠发达地区的紧迫性。从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角度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分析框架。通过丽水山耕、开化国资嵌入、龙泉金融创新支持等案例阐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浙江创新实践案例,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浙江经验”。此外,针对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与甘肃特有挑战,结合研究院沈满洪院长团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阐述了“三主体三制度”方案,建议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拓宽文化服务产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等,推动河西走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发展优势。
参训学员表示,李兰英教授的授课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特别是浙江案例为河西走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此次授课不仅促进了东西部生态治理经验交流,更助力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两山”转化路径,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研修期间,李兰英教授还就高研班的意义、张掖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做法及今后发展的建议接受了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