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QJE:贸易政策的环境偏见

发布日期:2022-04-11    作者:     来源:     点击:

 

概念解释

污染程度:作者通过产生1美元产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来定义一个行业的“污染”程度。

隐性补贴:相对于污染商品,对清洁商品征收更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税率称为贸易政策中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隐性“补贴”。

庇古税:依据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01 研究背景

作者指出在大多数国家,污染行业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低于清洁行业。不同行业的贸易政策差异,对国际贸易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全球隐性补贴,从而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作者估计的全球贸易政策隐性补贴为每吨二氧化碳 85 120 美元。但CO2排放的全球社会成本(以及因此对CO2排放征收的最优税额)通常估计为每吨二氧化碳 40 美元左右。贸易政策的环境补贴幅度大于研究表明的对CO2排放征收最优税的程度。贸易政策对更污染的商品征收较低的税率,然而最优的碳政策应对较污染的商品征收更高税率的税。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外部性,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庇古税来有效解决。然而现在的气候变化监管远不是全球性的,只涵盖全球约20%CO2排放量,且现有的碳价格因各地法规而异。同时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同一行业上下游也存在差异,对较清洁的下游产业的更大保护。

本文提出的核心问题:清洁行业和污染行业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的差异以及为何不同?

02 研究方法

作者结合贸易政策、污染排放和政治经济三类变量的数据,使用定量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贸易政策将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和社会福利。该模型包含几个特征:投入产出联系、贸易失衡、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一次性退税和非关税壁垒。

03 研究结论

清洁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税率远高于高污染商品(隐性补贴)。这种关系出现在大多数国家的合作和非合作贸易政策中,以及多年的数据中。

1.作者认为,贸易政策可以对环境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如果各国对清洁和污染行业征收相似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全球CO2排放量将下降,而全球实际收入将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如此产生的全球CO2排放量变化与世界上实际或拟议气候变化政策的计算结果具有相似性。

2.作者发现,贸易政策出现隐性补贴,是因为决定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变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数据显示了一个行业上游位置的重要性,公司可能会游说对自己的产出商品(下游)征收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也会游说对他们直接或间接用作投入的商品(上游)征收低关税,以降低生产成本。下游行业是将上游商品和劳动力等相对清洁的要素作为投入。由于行业可以组织良好,因此各国最终对下游(和清洁)商品的保护更大,而对上游(和污染)商品的保护更少。

3.实施气候变化政策的国家担心会降低国内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并导致污染生产从受监管地区转移到不受监管的地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常见建议是征收与进口商品所含碳成比例的关税,通常称为碳关税或碳边界调整。作者表明,各国对清洁商品的保护比对“肮脏”商品的保护更大,因此大多数国家没有在国际上采用碳关税,而是在贸易政策中隐含地创造了碳补贴。利用贸易政策谈判来减少贸易政策的这种环境偏见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但目前的贸易政策可能会鼓励污染生产向其他地区转移而不是阻止污染。

4.清洁和污染行业之间协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政治有可行性关系研究方面,确切的改革会影响其政治可行性。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实施了这项改革,而其他地区没有采取类似的改革措施,这可能会增加污染物的国内排放量,同时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提高上游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国家在生产上游商品方面可能具有比较优势,尽管环境利益集团和污染行业可能会支持此类改革。由于污染严重的行业不成比例地位于上游,游说对其投入物征收低关税的下游行业可能会反对此类改革。

本文观点:让环境成为气候政策对话中的一部分将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利好。

文章信息

Joseph S Shapiro, The Environmental Bias of Trade Polic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136, Issue 2, May 2021, Pages 831886, https://doi.org/10.1093/qje/qjaa042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qje/article/136/2/831/6039348

来源:气候变化经济学

 

 

上一条:确保“双碳”达标方案稳步推进 下一条:《自然》: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