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学术成果|沈满洪教授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

发布日期:2024-03-31    作者:     来源:     点击:

331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的文章《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三个动力》发表在《中国青年报》(03)上,现将原文刊发,以飨读者。


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三个动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后一条即第二十八条突出强调了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就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长远的关键之举。乡村人才振兴需要激发需求拉动力、供给推动力、政策驱动力这三个动力。

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拉动力

乡村人才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创业人才;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适用技术创新人才;三是公共管理人才。

如何激发需求拉动力?第一,打造良好的乡村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人才在乡村有舞台、有岗位、有机会。如通过标准地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通过文化挖掘、景观开发、民宿升级发展乡村旅游业等。第二,加强乡村科技服务中心建设,让人才在乡村能够产生集群效应。乡村科技服务人才可以在事业编制与市场方式之间自由选择,可以由专职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和柔性引进人才共同构成。第三,对所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岗位特殊津贴,给予物质激励;每年评选优秀乡村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乡村科技工作者等,给予精神激励。

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供给推动力

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潜力巨大。从乡村内部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乡贤回归。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呈现出大规模的人口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南方、从西部到东部的现象。这些转移人口中不乏创新创业者和有一技之长者,如何适当地吸引他们中的一部分回归家乡再创业,是一个大课题。比如,浙江省2015年发文引导浙商总部回归和资本回归,不仅逐步实现了总部回归、资本回归,而且实现了人才回归和智力回归。桐庐县快递业的乡贤回归家乡,创办了一大批工厂化生产的农业企业、高端酒店企业等,既延长了快递业的产业链,又大大促进了乡村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集聚。二是技能培训。传统农民如何成为农业企业的工人,又如何成为农业科技人才?建德师傅的模式提供了部分答案。浙江省建德市通过对草莓种植者进行规范化科技培训,使他们成为草莓科技的传播者、草莓种植的指导员,把草莓科技撒向全国各地。由此,一方面,实现农民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科技服务业;另一方面,带动全国各地草莓种植户实现优质高产,实现增收致富。

从乡村外部看,人才供给主要也是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回乡、大学生下乡。哪里能够引进、留住、用好大学生,哪里的乡村必然振兴。高校作为人才供给部门,在人才的上必须解决适销对路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人才的上必须解决重心向下问题,鼓励人才到乡村创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是下沉越深,上浮越快。二是科技特派员下乡、科技特派员创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让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去,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甚至创办学科性公司,既有助于自身成长,又有助于乡村振兴,均具有广阔前景。

如何激发人才供给推动力?第一,对于乡贤回归家乡创业或发展慈善事业贡献突出者颁发荣誉乡贤证书,享受类似于荣誉市民之类的相关待遇。第二,可推广建德师傅经验,将桐庐快递师傅、建德草莓师傅、临安乡村运营师傅等技术和模式推广到全国乃至国外。第三,设立大学生乡村创业基金,对有志于到乡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大力资助。第四,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对科技特派员提供应用性研究项目资助,对创办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提供税收减免政策。

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驱动力

乡村人才振兴既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又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政策驱动是乡村人才振兴的调节变量。

从供给端看,要改革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对于乡村振兴的长线学科专业采取小而精策略,避免大规模培养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无差异人才。从需求端看,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让乡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在乡村,完全可以发展立体化工厂化的高效生态农业,完全可以发展环境敏感性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完全可以发展农文旅融合的旅游业,人才培养单位都要据此顺应需求的变化大势。

乡村振兴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主要出在供给端:一是即使培养出了适合到乡村创业的大学生也因为导向问题不愿意去,二是缺乏在乡村实践中培养善于整合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的乡村运营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的谋划和机制。

如何激发政策驱动力?第一,改革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更多更好的乡村振兴适用人才。第二,大力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农业技术+管理”“环境敏感性技术+管理”“农耕文化+管理等都是乡村急需的。第三,激励有能力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到乡村去,充分激发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实施城乡差异化政策,对于到乡村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比城市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第四,大学与乡村合作创办乡村共富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乡村运营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


原文链接:

https://s.cyol.com/shuzibao/cmsfile/cms_json/zqzx/Newspaper/2/2024-03-31/Content/nw.D110000zgqnb_20240331_3-03.html?isshow=1


上一条: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宁波宁咨绿色发展有限公司到研究院考察交流 下一条:谷津博士应邀参加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