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所王懿祥教授团队的“零碳村”研究成果被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
从2021年起,王懿祥教授研究团队在杭州市余杭区百丈半山村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开展碳汇数据收集。走村调研中团队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半山村已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碳中和,且有多余的碳汇供他地抵消碳排放。半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零碳村”。
王懿祥教授团队认为,相较城市而言,山区乡村因为碳排放更少,更容易实现碳中和,同时乡村碳汇量更大。因此,乡村的碳排放碳汇的测算是非常有价值的,碳中和的实现要从乡村做起。为此,王懿祥教授团队开始致力于实施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并取得相关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王懿祥教授团队为半山村编制了零碳版村规民约,推动半山村的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建设。通过对当地村民践行零碳版村规民约情况调研,研究团队发现,半山村碳排放量中,小汽车耗油量占据了很大比例。推进“零碳村”建设建设,就要引导村民出行尽量步行、骑行、拼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选择能耗少的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此外,节约用水、用电和垃圾分类也是进行低碳的关键。
团队专门为半山村构建了低碳家庭评选细则,构建了资源节约、绿色出行、美丽生活、低碳生产和生态文明素养五大考核十个指标,以及家庭碳积分模型,以量化指标的形式算出家庭碳积分。研究团队还探索实施了家庭碳积分计算方式,即家庭碳积分= 积分基础值(60) + 用电得分×0.3 + 私家车用油得分×0.05+垃圾分类得分×0.05+细则中的加分。按照家庭碳积分计算方式和排序。
低碳家庭评选细则客观实用、可操作性强,能够量化家庭的碳积分,评选低碳家庭有章可循,不用凭主观经验去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