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著作 >> 理论文章 >> 正文

莫张勤副教授的理论文章发表在《中国改革报》上

发布日期:2023-03-06    作者:     来源:     点击: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莫张勤副教授的理论文章《数字化重塑研发体系 产业协同提升创新效率》发表在《中国改革报》上。《中国改革报》是国内惟一以报道改革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央级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公报发布报纸,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是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

 

数字化重塑研发体系 产业协同提升创新效率

——以服装行业为例探索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莫张勤

近年来,随着Z一代”和“银发族”等不同消费人群的出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逐渐紧密地聚在一起,形成各式各样的圈层群体。每个圈层群体内部具有相似的消费特征和购买动机,而不同圈层群体之间差异巨大,由此形成了差异化的庞大细分市场。同时,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消费者”极大地影响着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把握“超级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成为预测市场需求走向的重中之重。碎片化的市场需求加重了识别市场机会和捕捉个性化需求的难度,对企业的供给能力,尤其是精准填补消费需求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企业间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整合供应链能力弱,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传统企业往往只能完成单一环节或业务的内部闭环,这种“单兵作战”模式难以打通产业协同,形成数字生态伙伴。传统的链条式上下游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已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并且在品牌创新效率方面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企业的有效供给。过往的以产定销的模式已不能匹配高竞争、高周转的经营需求,周转慢、积压多和供需失衡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以服装行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面临以上困境,各类成本逐年攀升、高库存无法化解、核心品牌创新效率低下,导致企业无法适配需求的快速变化。简而言之,即海量个性化需求与刚性供给能力、精准创新能力不匹配。

数字化搭建智造平台

重塑创新研发新体系

数字化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以交易交互平台为依托,广泛链接消费者及生产、商贸、营销、物流等企业,涉及原材料、中间品与成品全品类行业;以云化和数字化的形式集成,减少沟通障碍,提高信息流转,构建高质量的信息互动基础。在各方深度参与的前提下,打造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为终点,以提高创新效率为目标的智造平台,且不断在交互中产生迭代,逐步推送高精度的趋势预测。

服饰品牌威富根据消费者需求分析,借助天猫新品创新中心演算不同类型的碎片化消费需求,以其前沿趋势发现、消费者需求洞察、产业创新图谱、数字创意加速功能板块等数字基建板块,结合全链路的深度反馈,创建了智能测款模型,进行消费洞察并刻画多维目标消费群体画像,持续洞察消费趋势及市场机会,提升研发需求的精准度。

另外,为更好地识别个性化、多元化及碎片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大数据模型和消费者调研工具,深度洞察挖掘消费者需求,并与超级消费者共创产品概念,对新品概念、新品创意做快速调研和验证,精准指导品牌的新品研发、新品测试及上市后优化推送。例如,威富与东华大学合作,“超级消费者”“95后”精英设计师研发出完整艾森豪威尔夹克及874工装裤设计,首推产品EMO款更是作为Dickies100周年主推概念款进行投放。

产业协同缩短研发周期

提升品牌创新效率

产业协同打破了链条式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利用数字化和网络效能,构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合作协同网络。柔性化生产、标准化快速响应,缩短研发周期、锁定稍纵即逝的机会,占领差异化市场,亦为缩短研发周期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优化研发流程,试样的过程中加强交互,利用产业协同的优势,优化产品设计,推出爆款和网红款。犀牛智造作为上述产业协同的实践者,为如何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创新效率开创了一条新路。犀牛智造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实现订单驱动的柔性生产和柔性供应链能力,以“小单快反”来动态匹配产供销。此外,犀牛智造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研发效率。以多模态大模型M6为例,系统自行迭代识别设计师的草图,迅速生成样图,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进行工艺匹配,优化生产调度。

通过以销定产、柔性快反以及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犀牛智造推动传统服装行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2021年“双11”,犀牛智造承接威富旗下品牌Dickies新增棒球服品类的生产,上架后市场反响热烈,成为Dickies在“双11”期间的爆款。相对于传统供应商90~120天的生产周期,犀牛智造实现了首单从开发、大货生产到出货只需60天、翻单只需30天的快速生产。

重构供需关系加强产业协同

实现高质量动态平衡

面对消费需求的巨变,我国传统产业的出路在于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构建新型合作网络、提升全链路合作深度、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其主要落脚点为以数字化重构供需关系,以产业协同实现高质量的动态平衡。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数字化改造,构建规模化、全链路的智造平台,重塑创新研发体系,精准解码需求端,为产业协同的价值提升打下基础;二是实现产业协同、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品牌创新效率,提高传统产能与海量碎片化需求的精准匹配,优化供给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动态供需平衡。例如,1688作为最丰富的源头工厂供给平台,从2015年开始探索区域产业集群整合服务方案,涵盖制造业电商化发展、产地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务实有效的特色产业服务体系,成为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

数字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一家企业,纵深推进产业协同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拉开了距离。依托数字化手段,逐步糅合传统产业的组织、业务和上下游,推动围绕消费者这一核心的全链路合作,依靠产业协同提高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推动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将成为未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未来我国城市消费者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数字化进程将加速推进。捕捉趋势、提高质量、坚持数字化、坚持协同发展,无疑是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者系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教授)    

上一条:张永亮教授的理论文章在《浙江日报》发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