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著作 >> 理论文章 >> 正文

章一超副研究员在《农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4-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

10月19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研究员章一超撰写的理论文章《引育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人才 助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农民日报》发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引育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人才 助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要实现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强力支撑。面对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乡村旅游市场的新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准确把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旅游业国际化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显得尤为关键。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掌握多领域知识,能够为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们将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转型、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优化旅游服务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与特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洞察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从传统的农家乐、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式旅游转型升级。其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这些人才能够运用国际化的营销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提高市场份额。此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转型。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对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若能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则能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这就需要人员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挖掘与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

系统分析制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既包括产业发展自身的问题,也涉及外部环境因素。首先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许多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与脱贫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餐饮服务水平低等,导致游客体验感不佳,难以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与创新。在不少地区,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形式存在,产品内容单一,缺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部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足,导致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与破坏,失去了原有的生态与文化价值。再者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缺乏懂得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推广与运营效果不佳。此外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融合程度低。当前,乡村旅游以餐饮、住宿、观光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尚未形成与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受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努力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国际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应鼓励与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旅游相关课程,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素养高、创新意识强的乡村旅游人才。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全链条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与专业技能,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当地政府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乡村旅游领域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知名乡村旅游专家、企业家,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与乡村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待遇,使其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制度,让人才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当地政府应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创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通过搭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平台,为乡村旅游人才提供实践锻炼与成长的机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弘扬乡村文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将乡村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乡村旅游人才深刻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提升其文化自信。同时鼓励乡村旅游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播,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当地政府应推动与国际乡村旅游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经营模式与营销策略,提升我国乡村旅游人才的国际视野。同时支持乡村旅游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拓宽其国际合作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

引育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上一条:张婷婷副研究员等撰写的理论文章《全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淳安样本”》发表在《中国环境报》 下一条:学术成果|沈满洪教授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