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学术成果 >> 正文

倪建伟 姜瑞琳:持续提升跨域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能力

发布日期:2025-08-3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8月30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倪建伟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姜瑞琳撰写的理论文章《持续提升跨域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能力》发表在《农民日报》上。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强村公司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省已成立2278家强村公司,入股行政村达11280个,实现年总利润21.7亿元,村均分配收益15.4万元。

  当前,浙江跨域强村公司发展的典型实践主要有四种。一是跨村联建:湖州南浔善琏强村公司,实现片区组团联建“一盘棋”。2019年,善琏镇15个行政村共同出资1.5亿元,组建跨村强村公司,开创“村集体入股+市场化运营”新模式。抱团发展特色片区产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断强化“村集体+公司+经营主体+农户”四方联动。2024年,公司产值已达1.17亿元,连续两年营收破亿元,村均分红超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二是跨镇联建:淳安“大下姜”强村公司,形成抱团发展“大联合”。2019年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联合体党委和理事会,带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着力探索“四共八联”(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机制联、平台联、项目联、产业联、市场联、品牌联、载体联、服务联)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适时调整经营业态、拓宽成员范围,形成更优发展合力。2024年,“联合体+联动发展区”的63个村收入超7000万元。

  三是跨市联建:桐乡龙泉强村公司,深耕跨域消薄共富“飞地抱团”。2019年桐乡市91个村与龙泉市9个村共同出资建设桐乡濮院数字时尚星城,成为浙江首个百村共同投资的“共富”项目。该项目依托濮院羊毛衫产业与市场优势,发动企业与桐乡市财政共同为龙泉市消薄(消除村集体薄弱村)结对村筹集帮扶资金,推行股份分红为主、积分激励为辅的“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收益分配模式,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能力。

  四是跨省联建:浙江上海强村公司,推进跨域合作创收“一体化”。为实现资源、产业、空间多层次错位互补发展,2023年由沪浙五镇(金山区廊下、吕巷、张堰与平湖广陈、新仓)村集体和国有资本注资1亿元成立首个跨省(市)域强村公司。截至2023年,已累计发布合作项目370多个,总投资超过260亿元,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6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万元。

  浙江的跨域强村公司能稳步发展,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整合资产资源,做强跨域强村公司底盘优势。打破村域行政限制,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统筹整合村级资源,盘活乡村沉睡资产;整合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建立产业链接,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汇集区域内的资金支持力量,为强村公司建立筹集帮扶资金,切实解决启动资金难的问题。

  第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跨域强村公司核心问题。利益分配机制是跨域强村公司运行发展的核心问题。跨域强村公司坚持“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根据出资金额、出让指标等要素投入情况,形成收益分配方案,各参股方按入股比例享受分红,并引导广大村民依托股份合作社参与公司经营;浙江跨域强村公司创新“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收益分配模式,在传统按股分红基础上,增加积分激励,充分激发和调动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由联合区域共同确定租金标准,引导村民将种植土地、闲置房产等零散要素、基础资源优先与片区强村公司进行供给对接,产生二次租金收益,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第三,创新发展模式,建立跨域强村公司运行逻辑。跨域强村公司的发展打破行政界限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创建因地制宜发展新模式。统筹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统一发展规划,以强带弱,共同组建“强村富民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实现整片组团联合发展。综合考虑联建村资源禀赋、产业分布等情况,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建立强村公司,统一整合、统一发包、统一收支各村资源,进行产业联营,推动强村富民。引入国有资本持股或控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金和运营优势,借鉴国有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村企共建。

  第四,科学经营管理,提高跨域强村公司运行效率。科学经营管理是实现跨域强村公司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行专业化运营,分阶段推进跨域强村公司管理人员选配,运营过程中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和专职员工,不断完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管理,加强数字化运营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跨域强村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建立联合发展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和行政区划,联合发展机制为跨域强村公司实现跨域资源整合、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等一体化运行管理提供强有力保障。

  不同层级跨域强村公司的发展,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因此,将这一做法推广到更广范围,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一,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精神。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部门协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分级督办机制。第二,要深入调研,挖掘浙江等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与模式。高层次组建“政策+学术+基层”联合调研组,对浙江等先行区开展穿透式研究,覆盖多元主体,科学研判把握不同类型区域的核心特征、痛点难点、承受能力和优势潜力,确保收集的信息素材真实、可靠、有深度,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库。第三,要稳妥有序,注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性和适应性。注重不同区域的模式适配性。遵循分区域分阶段策略,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对首批推广区域设立阶段性目标和评估指标,取得稳定成效后,再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对符合本地情况的“微创新”和“特色版”,要加强监督、指导和评估,防止偏离改革初衷。


下一条:吕秋慧 钱志权:构建长三角便捷高效智慧城市共同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