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独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力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近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为该书撰写书评,深度剖析这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精品力作的特色、创新与社会效益,该书评发表于《生态经济》。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杨开忠教授指出该著作的鲜明特色有以下几点:(1)框架结构的严谨性。该书是将“两山”理念“一句话”演绎成“两山”理念研究“一本书”的理论阐释类著作。缺乏严密的逻辑结构,可能会使研究成果成为一盘散沙。为此,该书构建了“1+7+1”的逻辑框架。第一个“1”就是“一个总论”——总体上概述“两山”理念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7”就是“七个逻辑”:历史逻辑——阐述“两山”理念的产生背景及从萌发到升华的过程;理论逻辑——阐述“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和理论体系并说明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地位;学科逻辑——阐述“两山”理念蕴含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奠定了“四梁八柱”;实践逻辑——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三个实践视角验证了“两山”理念的真理伟力;时代逻辑——阐述“两山”理念是合乎时代潮流的“两个结合”的典范;方法逻辑——阐述“两山”理念是体现从辩证法根本方法到生态学具体方法有机结合的方法论;制度逻辑——阐述践行“两山”理念必须依靠绿色财税制度和生态产权制度的保障。第二个“1”就是“一系列重大意义”——“两山”理念是指导美丽区域、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的行动指南。全书逻辑结构严谨,真正体现了“逻辑力量”。
(2)求证方法的科学性。该书采取了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方法,使得理论阐释和求证令人信服。通过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将“两山”理念与传统理论进行比较,很显然,“两山”理念既是对“只要经济增长,不要环境保护”的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超越,又是对“只要环境保护,不要经济增长”的环保主义保护观的超越;通过理论演绎法的运用,求证了“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生态优先”是由“生态阈值”所决定的,“绿色发展”是由资源环境的属性所决定的,“共建共享”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的运用,非常形象直观地求证了“两山”理念来自实践,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认识成果,“两山”理念指导于实践,并经受得起“生态环境质量一路向好”“单位产出的消耗一路递减”“单位产出的排放一路递减”的实践结果的检验。
(3)学术观点的鲜明性。沈满洪教授向来率真,无论是学术论著还是学术论坛,均敢于说真话,而且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这本著作的风格也不例外。在该著作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两山”理念不仅仅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且是“生态共建”“绿色共富”;“两山”理念并非仅仅字面上所要求的“生态经济化”,而且包括其所蕴含的“经济生态化”,是“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结合;践行“两山”理念必须坚持系统方法和统筹兼顾,不能搞“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环境”,而是要谋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践行“两山”理念必须依靠制度保障,通过绿色财税制度和生态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高效率绿色化发展。
杨开忠教授认为该著作的创新点在于:沈满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照耀下成长起来的生态文明学者和中共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哺育下成长起来的生态经济学者,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念的研究者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研究的智库专家。早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前,沈满洪就发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治理研究》,2018(2)],在全国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第7期全文转载。进而又发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升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9)]、《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习近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等一系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在撰写这本专著期间,沈满洪聚焦“两山”理念又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方法逻辑》[《生态文明研究》,2025(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逻辑》[《浙江学刊》,2025(3)]、《“两山”理念的提出缘起、发展历程和浙江实践》[《生态经济》,2025(8)]等一系列“两山”理念研究论文。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沈满洪还发表了《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及未来展望》[《治理研究》,2020(4),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阐释、演进趋势与路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24(10)]、《论碳市场建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9)]等一系列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研究论文。可见,这本专著是在沈满洪一系列前期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学术结晶。
从该著作的社会效益来看,杨开忠教授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的意义:
(1)有利于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两山”理念的理论研究。该书的出版本身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一个贡献,同时书中又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该书的出版可以有效防止理解和践行“两山”理念中存在的“重生态优先,轻绿色发展”“重生态经济化,轻经济生态化”等认识和实践误区。
(2)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两山”理念为生态经济学学科建设奠定了主要概念、核心范畴和基本规律。该书的出版是对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探索。随着学科体系的构建,与此对应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任务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3)有利于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推进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理论是科学实践的行动指南。该书对“两山”理念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以“两山”理念指导鲜活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制度等通道。我国在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战略蓝图、空间规划、制度体系的构建。
“两山”理念的思想实质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以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两山”理念确实是一个重心。但是,对“两山”理念的研究也不局限于生态经济学方法。该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面已经有所探索,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加全面深入。当然瑕不掩瑜,沈满洪教授奉献了一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专著是学界的一件喜事,特推荐给广大同行学者及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