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郅玉玲教授、张依副研究员合作撰写的著作《碳中和治理论》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碳中和研究》(编号24NDJCO4Z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碳中和治理指的是秉承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体制建构和手段方式,由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共同推动与协同努力,在碳中和的实施过程中平行协商、柔性化运作,引导、协调、打理、规制碳中和中的社会关系状态,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碳中和治理主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传统政府单一主导的碳中和治理模式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重点是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碳中和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并形成协同效应,以实现治理绩效的优化。
碳中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化,是治理绩效高效化和治理机制长效化的结合。《碳中和治理论》共30.2万字,分为八章,按照总分总的逻辑结构,从碳中和治理的对象、总体、逻辑结构、治理方式、国际合作等层面展开。在治理主体上,碳中和治理是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导、企业、公众参与的多主体平等协商、协同推进;在治理机制上,碳中和治理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的协同配合;在治理方式上,碳中和治理是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有机结合,法治是根本,德治是基础,自治是辅助,智治是支撑。
据悉,该著作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主持的《碳中和论丛》出版的第三本。《碳中和论丛》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创新、咨政建言和科学普及的有机结合,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重点打造的智库品牌成果。该论丛包括《碳中和论》《碳减排论》《碳汇论》《碳中和消费论》《碳市场论》《碳中和科技论》《碳中和金融论》《碳中和政策论》《碳中和法治论》《碳中和文化论》《碳中和治理论》等11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