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接受《湖州日报》整版专访

发布日期:2021-10-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多年来,湖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收获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美誉。但发展中也存在环境质量不高、碳排放强度高于全省平均等短板,要继续保持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地位,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必须——

生态文明示范先行

受访专家 沈满洪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60余项,4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及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多项成果得到全国人大及国家有关部委采纳。

采访专家 张璇孟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湖州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湖州市社科理论专家库成员、市社科院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法治政府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加深绿色浓度 满足生态审美

张璇孟:“绿色”是湖州的底色,湖州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和经验。要实现共同富裕,您认为湖州应当怎样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

沈满洪:面对共同富裕目标,湖州要着眼于从浅绿色发展上升到深绿色发展。浅绿色发展观,是就环境论环境,属于末端治理;深绿色发展观则强调整体性思维和系统论观点,属于源头控制。湖州在下一步发展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突破非此即彼观。

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生,湖州还要着眼于从满足公众生态环境安全需要上升到满足生态环境审美需要。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因此仍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人们对生态环境审美的需要、生态环境民主的需要、生态环境协商的需要、优质生产产品的需要等高层次需要又提上议事日程。我认为,湖州聚焦全域优美,率先打造美丽中国的市域样板,提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就是基于生态审美这一高层次需要。

张璇孟:您建议湖州要从浅绿色发展上升为深绿色发展,更多关注社会公众对生态审美的需求,那么政府部门具体该如何推进?

沈满洪: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在生态建设中更多从事环境管理工作,而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有更为先进的治理手段。

我认为,需要将生态环境管理上升到生态环境治理。治理与管理是有区别的。在主体上,管理仅仅是指政府单一中心,治理的主体是多中心的、多元化的,包括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在权利运行上,管理的权力运行是自上而下的,依靠基于政府权威或法律法规的“命令——服从”方式,治理则是平行互动的,是基于民主对话的协商方式;在价值取向上,管理强调秩序稳定,治理强调将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湖州要顺应从生态环境管理向生态环境治理的转变趋势,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最近,我关注到湖州提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共同富裕之路,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湖州要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这体现了深厚的民本情怀和强烈的改革意识,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示范之举。

张璇孟:在您看来,湖州要打造共同富裕的绿色样本,该在何处着力?

沈满洪: 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打造,关系到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共享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坚持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高质量发展,才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才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才是上下游之间和左右岸之间的和谐发展,才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具有绿色样本意义的共同富裕。

我认为,湖州在绿色样本打造中,要重视公共产品或公共福利的供给。公共福利做大了,共同富裕的程度就提高了。从低水平的全民医保到高水平的全民医保,从低水平的全民社保到高水平的全民社保,从低水平的全民义务教育到高水平的全民义务教育,均属于公共福利的提升,均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为了减少“负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完善优良的生态制度和生态治理就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正公共产品”。

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张璇孟:您的观点都指向了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湖州该如何提升治理能力?

沈满洪: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面向新时代,建议湖州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要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制度建设。湖州服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制度比较完善,但服务于低碳发展的制度比较欠缺,建议用好地方立法这一“武器”,以地方立法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时关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可复制性,让制度在保障自身的同时,更要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可复制、可移植的样本和经验。

张璇孟:除了政府,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过程中,其他社会组织该发挥什么作用?

沈满洪: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是结构。从生态环境管理转向生态环境治理,这是一种结构性转变。过程中,基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要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但又要尽可能做到“有限政府”而不是“无限政府”。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均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中不断获取商机。

此外,还要提升公众参与能力和积极性。生态环境治理得好不好要听取公众的心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出台前、实施中、实施后都要充分尊重民意,鼓励公众对政府和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张璇孟:在提升治理能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沈满洪: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首先体现在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生态优先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论,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为民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论,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制度论,坚持“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论。

其次,体现在对生态文明战略的谋划。党的意图要通过区域战略转化为具体实践,作为地方政府,首先要落实好上级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方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同时把上级的战略意图转化为本地的战略谋划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湖州实际落实。

第三,体现在对生态文明工作的推进,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制度等。湖州在“千万工程”“五水共治”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要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美丽花园,使“湖州花园”成为长三角的中心花园和精品花园。

最后,体现在对生态文明组织的保障。要优化生态文明及其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配备好善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领导干部,严格实施环境污染党政共同负责、终身追责的惩戒制度,严格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

锚定“双碳”目标 拓宽转化通道

张璇孟: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建设,您认为,就湖州现有基础,怎样作为才能在“双碳”行动中取得实效、创造经验?

沈满洪: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湖州,理应争取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然而,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非轻轻松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基于湖州现实基础,建议湖州可以作以下系列创新。

推进能源创新,实现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我国能源问题主要是能源效率低下和新能源占比太小。因此,既要立足于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或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又要立足于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提高新能源的占比,降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占比。

推进产业创新,实现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要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的低碳化转型,石化、建材、纺织等行业要把节能降耗放在突出位置,建筑和交通领域要积极推广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农业要努力追求从碳源农业到碳汇农业的转变。

推进消费创新,实现从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转变。大力创建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单位,让低碳消费成为新时尚。

推进碳汇创新,重点推进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开发,同时积极谋划工程碳汇开发。湖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别要做好“山”和“水”的碳汇文章。

推进科技创新,让低碳科技支撑低碳发展。积极研发碳减排技术、碳捕捉技术、碳封存技术、碳填埋技术、碳利用技术、碳源和碳汇监测技术、碳交易技术等。

推进制度创新,既要推进低碳化转型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法律制度的建设,又要推进低碳财政制度和碳市场制度等经济制度的创新。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形成“双碳”硬约束,通过经济制度的创新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双碳”目标。

张璇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州如何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沈满洪: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绿色财政制度;二是绿色产权制度。

绿色财政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制度,通过资源税、环境税、碳税等制度遏制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解决“经济生态化”。二是财政支出制度,通过生态补偿、循环补助、低碳补贴等,鼓励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解决“生态经济化”。

绿色产权制度主要是指森林、水源、海洋等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制度,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和碳汇交易制度。通过产权交易,实现交易双赢,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绿色发展。

张璇孟:您能具体说一说湖州该如何通过推进绿色产权制度改革来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沈满洪:湖州在推进绿色产权制度改革中,建议推进“四个转变”:要推进生态产权从“不控总量”到“总量控制”的转变、生态产权从“开放产权”到“封闭产权”的转变、生态产权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转变、生态产权从“不可交易”到“鼓励交易”的转变。

绿色财政制度的特色是通过确定税率等确定价格,但是数量无法确定;绿色产权制度的特色是首先确定总量,但是价格具有不确定性。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自然资源开采数量超过了“资源阈值”,如水资源、渔业资源等;环境资源的使用超过了“环境阈值”,如废气的排放;气候资源的使用超过了“气候阈值”,导致温室气体的过度积累。我们的任务就是对症下药,控制取水量、排污量、排碳量等总量,因此绿色产权制度特别需要重视。

在碳制度选择中,中央已经明确针对量大面广的碳排放行业建立碳市场,希望市场化改革走在前列的湖州要充分运用好包括碳市场在内的资源与环境市场。

http://szb.hz66.com/hzrb/html/2021-10/25/content_117515_14041088.htm   《湖州日报》:2021.10.25



 

上一条:沈满洪教授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下一条:周国模教授团队接受央视《中国在行动》节目采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