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沈满洪教授接受《新民晚报》采访

发布日期:2022-03-07    作者:     来源:     点击:

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大使命。“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既少不了上海等创新高地的引领,又离不开苏浙皖广大腹地的转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沈满洪认为,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在于:“一是拉高标杆,让我国的科技创新盯牢国际前沿。二是推进协同,团队出征不同于孤军奋战,可大大压缩周期。三是提高效率,或者通过集中力量实现效率提升,或者通过优势互补寻求创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

沈满洪代表直言,在创新人才、创新平台角度,浙江的优势并不突出,但在科技创新这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中,浙江也具有独特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特别渴求并特别懂得创新成果的应用,这是市场拉动型的创新需求,也是浙江的先发优势。浙江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远的目标离不开高端创新,这是政府推进型的创新供给,也是浙江的目标优势。浙江是走在市场化改革最前列的省份,市场最懂得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可以在这里实现配置最优化,而这是浙江的市场优势。”

“作为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理应处于创新制高点。”在沈满洪代表看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难点是协同机制的构建问题。“如何使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参与同一创新平台的建设或重大项目的研究能够实现责权利的结合。如果做到激励相容,科创协同一体化就成功了;如果出现激励不相容,科创协同一体化就失败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沈满洪代表以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为例,提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采取科学家任命制;二是揭榜挂帅型的市场体制,采取科学家领衔制,对于基础性的、共同性、前沿性的科技难题更适合于第一种模式,对于竞争性、个性化的科技创新更适合于第二种模式。“不管选择什么模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依然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上一条:沈满洪教授就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接受《科技日报》采访 下一条:沈满洪代表建议增设“中国社科院院士”,与“两院院士”并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