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沈满洪教授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探索接受《光明日报》的采访

发布日期:2023-08-17    作者:     来源:     点击:

817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主任、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宫长瑞等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探索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张胜的笔谈

 

沈满洪教授表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创设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环境污染党政共同负责终身追责制度、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并让这些制度充分发挥治理效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在实施中有如下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抓群众最关切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如开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二是坚持动真碰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三是坚持责任到人。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等,产生强大震慑力。四是坚持以督促改,直至问题整改到位。此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等,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重要举措。

 

沈满洪教授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体系化。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体系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织密制度之网。二是特色化。制度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遵循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三是实用化。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务实管用。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好如下问题:一是制度冲突问题。为此,须加强制度衔接、推进多规合一。二是制度拥挤问题。针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多个层面多种类型的制度,分清制度轻重缓急、梳理制度优先顺序就成为紧迫任务。三是改革乏力问题。对于中央反复强调推进却进展缓慢的制度改革,应加强制度改革监督、推进制度改革巡视。四是选择性偏好问题。要重视绿色财政制度和生态产权交易制度的运用,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好的生态保护效果。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建设美丽中国,沈满洪教授认为,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学会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守住生态文明建设定力,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三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

 

针对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沈满洪教授提出,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系统梳理制度与制度的关系,对于替代性制度进行优化选择,对于互补性制度进行耦合强化,以实现“1+1>2”的效果。二是完善治理结构。构建起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以居民为主体的社会机制相互协同、相得益彰的格局。三是坚持激励相容。运用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增强外部约束力;运用好经济手段,增强经济主体的选择权。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99d0a06be16142bb9fb9677a8ba88a15

上一条:沈满洪教授就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接受《浙江日报》的采访 下一条:孔凡斌教授接受浙江之声采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