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学术成果 >> 正文

邵宜添 夏宇阳:浙江云和打造“公园乡村”激活发展动能

发布日期:2025-11-2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11月21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研究所邵宜添和研究生夏宇阳撰写的理论文章《浙江云和打造公园乡村激活发展动能》发表在《中国环境报》上。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浙江云和打造公园乡村激活发展动能

邵宜添 夏宇阳

浙江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与率先实践地,二十年来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以“公园乡村”建设为重要载体,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同的发展新路径。如今,云和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1.2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位居全省前列,2025年上半年生态产品交易额达2.85亿元,为山区县“两山”转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筑牢生态根基,夯实两山转化本底

云和县把生态资源保护作为两山转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生态化谋篇、数字化整治、系统化修复,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生态化谋篇绘就和美乡村蓝图。云和县编制《公园乡村建设导则》等系列文件,建立涵盖30大类127项指标的量化标准体系,协调生态、服务、文化、经济四维发展。每年统筹500万元乡村运营资金,保障公园乡村建设规划建设运营考核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行一村一设计师制度,打造云和湖、云和梯田、云和雪梨三大主题公园,串联十里云河”“最美梯田”“梨花乡里三条示范带,形成全县一张图的全域空间架构。

数字化推进生态综合整治。云和县集成污染源、水质、大气等五大监测系统数据,实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和生态环境康养指数,实现生态污染风险精准管控。建成六大数字化固废处理平台,工业固废安全处置率、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均达到100%,荣获浙江省首批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清源杯。创新推出数字生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生态信用体系管理平台,推出全市首个信易游激励机制。

系统化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梯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累计修复梯田5000余亩、田埂1万余米、水渠5400米,梯田土地抛荒率从2016年的65%降至3.3%。创新+”“+等水产共生方式,实现生态循环与种植效益双赢。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累计种植彩色树种3万株、覆绿13万平方米,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创新转化机制,畅通生态资产变现渠道

云和县通过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生态产业融合等机制,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立全国首家两山银行,发放两山贷,将生态信用作为金融信贷前提与优惠条件,融合水源地保护、涵养林认养等场景延伸产业链。出让全国首宗生态地,通过经济产出价值+生态环境增值模式开展评估核算,将生态环境增值全额注入两山银行用于生态建设。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写入国家首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量化指导优质生态环境价值转化。

创新绿色金融生态服务机制。云和县实行生态行为正负面清单积分制,依据积分实行差异化贷款优惠政策,设立生态积分兑换超市。构建普惠+绿色融合模式,推出雪梨贷”“农权贷等特色产品,截至20253月底,云和雪梨贷款累计授信3.12亿元,贷款1.43亿元。聚焦云和湖区域开展文旅项目VEP评估(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应用于绿色金融融资,为生态资源资产化提供新路径。

创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机制。2024年,云和梯田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亿元,带动梯田三宝等农特产品年销售额增至800余万元。梯田获批5A级景区后,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2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7亿元。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合作,持续举办垂钓节、铁人三项赛等精品赛事,近三年承办浙江省第四届生态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以赛事助推产业融合。

激活载体动能,彰显公园乡村价值

云和县以公园乡村为转化载体,通过拓宽建设路径、激活内生动力、创新运营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县已建成公园乡村示范村8个,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万余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21.26万元。

拓宽公园乡村建设提质路径。云和县以谋划擂台赛+运营官招募筛选公园乡村创建村,2023年投入8700万元实施28个项目,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60%2024年投入1.08亿元打造13个梯度村,赤石村嗨周末街区入选全省夜间人气景区案例。出台农房风貌指引,推行工程、建材、管控三集体机制,整治交通沿线环境6171处,实现一路一景、一村一韵。建立闭环管护机制,推广畲娘评分团等自治模式,石塘镇聚焦农村环境治理的八个重点领域开展整治行动,推动风貌从干净整洁升级为精美精致

激活公园乡村经济内生动力。立足一城一湖一梯田优势,以全域5A”理念打造公园乡村,承接全域旅游新业态。梅源村实施了共富广场提升、老街改造等13个项目,有效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小顺村盘活空闲农房、文化礼堂等资源打造综合公共空间,建设红廉馆”“军民融合体,运营红色研学线路等,营收超50万元。赤石村深挖村庄文化与资源,打造云曼康养度假区、嗨周末特色街区等公共文化空间,以艺术乡建撬动山区小村文旅融合发展。

创新公园乡村长效运营机制。黄家畬村采取EPCO(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全周期运营的管理模式高效推进项目实施,深化村集体+运营团队合作及整乡统筹模式,+”研学中心获年租金6万元,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安溪畲族乡串联文旅点位打造红绿畲研学线,2024年以来举办亲子活动30余场;崇头镇5村党建联建推出红绿融合线路,累计营收80余万元。设立运营专项资金,发放农家乐民宿成长贷”1亿余元,建立共富合伙人机制,举办运营官招募大会,推动科技、资金、人才向乡村集聚。

云和县用生动实践深刻践行两山理念,以全域公园化建设筑牢生态基底,以生态产业化激活发展动能,以产业生态化厚植绿色优势,探索出了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上一条:钱志权 沈满洪:扎实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下一条:中国社科院杨开忠发表书评评介顾光同教授领衔的专著《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