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要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孔凡斌教授的评论文章在《浙江日报》刊发

发布日期:2022-10-22    作者:     来源:     点击:

1022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国家级人才孔凡斌在《浙江日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版面刊发评论文章《将生态文明先行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将生态文明先行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

孔凡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肩负着“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大使命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全方位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探索,为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将生态文明先行优势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领跑优势新使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浙江秉承“勇立潮头”的弄潮精神,发扬“干在实处”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全国领先的实践创新做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为全国样板并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省,率先部署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年持续上升,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浙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新时代新征程承担生态文明建设新使命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以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走在前列

  浙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以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创新为抓手,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现代化为根本动力,继续深化“两山”转化改革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统筹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制度创新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立“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率先全面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率先实施河长制、交界断面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制度,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率先试点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创新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指标量化管理及企业刷卡排污等系列减排制度,率先建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实施《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一系列重大规划、重大制度和重大政策,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构成了体现浙江特色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和多元参与、激励与约束并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为奋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和污染防治升级版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新时代新征程承担生态文明建设新使命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制度经验。

  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先行优势向现代化领跑优势转化新征程

  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走好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在把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方面,加快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巩固再提升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决胜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以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固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集成升华、迭代升级为新的更高水平的浙江实践,推进先行优势向现代化领跑优势全面转化。

  第一,推进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改革,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加快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支撑适用、协同配套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监控技术体系,强化监测监控质量管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升级迭代,全面提升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能力。

  第二,推进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政策创新,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制领跑优势。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调机制、推进机制和督查机制,深化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订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完善与“绿色指数”挂钩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第三,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河口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四个维度,着力构建高质量的低碳工业体系和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体系低碳转型、农林牧渔低碳发展以及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战略,完善政策法规和统计监测体系。

  第五,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系统长效的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研究。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示范。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筑高生态文明领跑优势转化决策支撑平台。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国家级人才】

上一条:沈满洪教授做客浙江卫视评述二十大报告之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条:沈满洪教授解读二十大精神的理论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

关闭